虛擬電廠技術服務的挑戰與機遇

-虛擬電廠技術服務的挑戰與機遇

虛擬電廠技術服務的挑戰與機遇

發布時間: 2024-10-08
閱讀文章

採訪、撰寫|吳心恩

 

大自然能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自然能源)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提供綠色能源和售電服務,其核心業務包括為買電方和賣電方搭建橋樑,解決雙方在信用風險和商務條件上的不匹配問題,確保交易順利進行。

「我們很常遇到售電方與買電方在信用風險和商務條件上存在不匹配的問題。例如,發電方希望找到願意簽訂 20 年長期合約的穩定客戶,但買方不一定願意承擔 20 年的購電義務,也不一定接受賣方的條件,雙方的思考邏輯各有不同。我們的角色正好在這中間起到緩衝作用,協調雙方需求,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使合約更加可行。」現為大自然能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簡銘賢表示。

簡銘賢參與電力市場的資歷豐富,曾於工研院服務,曾執行包括能源局委辦能源查核計劃,以查核用電大戶用電情況。2012 年他加入中租控股,10 年內發展出節能融資、能源投資之多元商業模式。為了更進一步為解決企業用戶淨零及綠電採購需求,於 3 年前創立了大自然能源電業,目前已成功為國內外臺灣知名企業安排上億度以上之綠電來源。

 

1.webp (64 KB)
大自然能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簡銘賢

 

「臺灣是孤島型的電力系統,有別於大陸型或是國外電力市場,存在著不能漲價、不能停電、但政府預算有限等困境。分散式能源資源如何在「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 架構中進行整合,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簡銘賢說道。「我們的任務主要是協助電力供應端和需求端,但雙方的想法和狀況往往受限於政府的法規和作業架構。」

簡銘賢認為,臺灣在電力系統這一塊可以往更「開放」的方向,也就是發展新的數位應用和管理控制系統的方向進行,繼而提升整體電力發輸配作業效率。「如果政府的管制過於嚴格,且市場無法自由化,也缺乏智慧化的中介服務,企業便不會有動力投入資金或運用政府資源來開發新的服務模式。」簡銘賢提到。

簡銘賢進一步舉例:「例如,目前台電轉供的規則只能在 15 分鐘內完成配對,規則非常嚴格,因此不能容許任何差錯。正因為如此,才需要開發出最佳的轉供配分軟體。以前負責計算交易的人可能數學不好,他們只能進行監控而無法進行精確的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做好計算並進行精確的配對,他們的損失就會減少,而實際電力賣給合適用戶的價格也會更高。」簡銘賢說明。「當計算和媒合工作做好,損失減少,實際售電價格提高,這樣的價值自然會衍生出可用的商品。這些商品再進入市場,讓使用者驗證其應用程度。」

作為系統的操作員,好的售電業會應用合適的工具。「如果這些工具適合我們的應用,意味著能在計算完畢後直接將數據傳送到系統,並與台電進行對接,而非手動操作。」簡銘賢也提到,在這過程中,台電的端口也需要逐步開放出來。

他認為,台電和虛擬電廠之間需要有效的接口整合,並且在系統資源和用電需求 (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 ) 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分配。

台電系統介面數位化量能尚待改進

大自然能源電業在操作中需應用合適的工具,並與台電系統進行界面整合,但台電系統的保守性成為整合的障礙。簡銘賢指出,目前我們與台電及政府之間的往來仍以紙本為主,未實現數位化,這大幅降低了效率。

以再生能源的轉供為例,完成一個案子通常需 3 到 4 個月,若能縮短此流程,再生能源進入市場的機會和量體將增加,且交易彈性會提高。簡銘賢提議,應先進行電子化檢查,必要時再補上紙本文件,以提升流程效率。

簡銘賢補充,由於台電和政府不斷調整相關規定,使得制定穩定的管理系統困難。「由於台電的程序不斷變動,我們很難制定完整的軟體規格書。即便我們設計了需求分析並投入資源開發系統,但如果流程變動,軟體和流程就需重新設計,這成為一大挑戰。」簡銘賢表示。

 

3.webp (57 KB)

二次配比與效率問題

簡銘賢認為,臺灣電業改革在售電端已顯現明朗的改進,例如台電推出的每月二次配比措施,解決了初次配對不成功的問題。然而,業界建議可以每日或每週進行二次配對以提升效率和靈活性,類似於股票市場的零股交易。

台電現行使用傳統 Excel 表格管理方式,使轉供資料處理效率極低。簡銘賢指出,若能借鑒金融交易系統的概念,舉例來說,二次配比的機制可參考金融市場的「零股交易」或「隔夜貸款」,不僅能確保能源交易的安全與有效性,亦提高再生能源在虛擬電廠中的運用。

此外,當前規定要求每個儲能系統和聚合商都需申請電業執照 (Electricity Business License, EBL),這對微小型電業來說負擔過重,僅是註冊費和保證金的高成本很容易會壓垮微電業。在國外,電力公司有責任提供數位工具給分散式電源的微型電廠,如此才能確保交易安全和效率。簡化手續以及提供數位工具有助於提升電網的韌性和綠能最大化,也能促進更多業者參與。

電力公司應該轉型為「Enabler」,賦予市場和公司內部流程「Empowering」的功能。「表後」的虛擬電廠微型電廠因其靈活性和乾淨性(去碳或低碳),能為中央集中式電網帶來更高的韌性,並降低整體平均的碳排係數。設置過高門檻只會排擠微小型電業,使市場變成少數財團的遊戲。

泛官股 CPPA 媒合平台可能帶來的影響

為解決離岸風電開發商因中小企業評等不足而無法採購綠電的問題,經濟部提出設立泛官股購電平台。然而,這一措施引起再生能源業者譁然。

簡銘賢指出,政府的直接介入明顯干預市場運作。舉例而言,政府可能要求某一大型公司作為泛官股的操作平台,雖然聲稱只進行風力發電,但恐導致用戶只選擇風電而忽略太陽能,間接固定風電價格並限制太陽能價格。當市場出現價格哄抬或聯合行為時,政府應作為最後的調控者,而非直接參與市場成為主要玩家。

簡銘賢指出,政府的措施對於那些沒有達到信用評等的中小企業造成了排序問題。許多中小企業並非信用不佳,而是尚未進行評等。

 

2.webp (60 KB)

 

實際上,社會普遍存在對微型電業或虛擬電業、售電業的不熟悉和不信任。「我們在投標時需要提供 1,200 萬的保證金,且必須押在銀行 5 年,營收卻只有 2,400 萬,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且售電業需要支付多重保證金,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更加困難。」簡銘賢表示。

儘管存在偏見,大自然能源仍努力應對信用評等挑戰,並改進商業模式。「今年初,我們與安聯保險簽訂保單,為客戶提供風險轉嫁保障,若客戶無法支付電費,保險公司將賠償,確保電廠收益。這使我們不依賴政府的信用保證系統。」

鑒於過往大自然能源與大型企業,如遠傳和南山人壽合作,簡銘賢有深刻的體悟。「去年我們執行了 3 MW 的轉供,今年年底可能會增長到 30~50 MW,主要是太陽能。這個月我們也供應了一個 130 KW 的小水力發電,未來還會有更多再生能源加入。我們是市場上少數能同時供應多種再生能源的售電業者。」

大自然能源也一直持續與標準局以及離岸風電業者溝通,希望能展示其多元售電業者的能力。「很多客戶支持我們,但我們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每個案件都涉及銀行融資,銀行和台電的解約程序耗時兩個月,轉供流程又需耗費 2~3 個月,其過程非常冗長。然而,這也是一個學習和適應市場的過程。」

嚴格的政府管制和缺乏自由化以及智慧化的服務,往往會阻礙資金投入和新服務模式的開發。「政府應該為市場提供正常的交易架構,而不是過度干預,市場自然會發展出其應有的樣子。」簡銘賢表示。

 

5.webp (45 KB)

更多相關文章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