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啟動「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跨印太 9 國海安機構與會

Jun. 13 2024

海委會啟動「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跨印太 9 國海安機構與會

Share

1_49KB.webp (50 KB)

由海洋委員會與國立中山大學聯合主辦的 2024 年「海線安全國際會議」,於 7 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與會者有來自美國、澳洲、日本、英國、印度、韓國、菲律賓、越南以及臺灣等 9 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全球海洋安全及國際合作的未來發展方向。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開幕式中提到,海洋安全關乎臺灣以及全球經濟與國際合作的穩定發展。管碧玲強調:「海洋委員會將繼續推動海洋技術合作、強化國際交流。維護和平是印太國家共同的價值,臺灣可以有所貢獻。」同時也呼籲科技領先國家能與臺灣攜手,共建更安全及穩定的海洋環境。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美紅表示,面對海洋治理永續發展的各種挑戰,海洋委員會持續秉持著認真、穩健及踏實的態度,積極對應。

3_44.webp (45 KB)

國際海空合作 揭露灰色威脅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主任 Gregory B. Poling,於專題演講中表示,臺灣位處地緣戰略關鍵位置,須加強與周邊國家海洋科技合作,而政府是推動這些技術的關鍵角色。Poling 認為,要達到與周邊國家共享海域意識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 MDA) 圖像的目標,低軌衛星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LEOS) 等系統的建置與技術發展以及加強周邊國家太空衛星合作,尤為重要。

專場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則提出「透明開放的海域意識合作倡議」,認為國際間應建立一個包含臺灣在內的開放共同平台,以分享「黑船」(くろふねらいこう)的資訊,提高對非法活動和灰色地帶行動的監控能力。

2_58KB.webp (58 KB)

日印專家:強化衛星技術發展交流共享 對抗灰色地帶戰略威脅

日本笹川平和財團海洋政策研究所 (OPRI-SPF)) 所長阪口秀表示,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是保障世界和平重要一環,科技發展不是競賽,而需要透過國與國間的資訊分享,攜手避免天災及戰爭;特別在 MDA(建構我國海域意識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方面,先進國家除了利用高科技來汲取更多資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就既有資料進行分析,推動 MDA 科技的普及化。

日本退役少將山本勝也表示,為維護周邊國家共同利益,各國應保持資訊的透明度,共同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同時強調各國海巡合作的重要性。

印度海軍退役上校 Kamlesh Kumar Agnihotri (Retd) 分享太空衛星技術在印度洋的實務應用經驗:印度洋地區資訊融合中心有美國、日本、澳洲等 13 個國家參與,利用各國衛星技術蒐集南海、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海事資料,分析相關海域動態,除可監控可疑船隻的活動外,同時亦能掌握海上民兵船及違法商、漁船的動態,這是印太國家 MDA 的實踐。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提到,臺灣的地理位置,不管就商業價值或是海線安全而言,對於全世界的安定與安全具有重要性。呼籲亞太地區國家及聯合國應與臺灣合作,透過臺灣、美國及日本共同合作,強化區域海域安全,並利用衛星新興科技來保護海洋資源,並幫助易受天然危害之國家做防制或處理災後復原工作。

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副教授葉雲虎魚表示,灰色地帶戰略並沒有一致定義,難以國際法約束。立法委員陳冠廷於表示,透過本次國際會議的研討,讓各界能夠重視海上交通線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對於區域安全及防禦都有幫助。

「海線安全國際會議」匯聚多國重要代表和專家學者,包括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英國國家海洋中心、澳洲國家海洋資源與安全國家中心 (ANCORS)、日本笹川平和財團海洋政策研究所、韓國高麗大學、菲律賓德拉薩大學、越南外交學院、印度國家海洋基金會等知名學術機構人員與會。

相關連結:海洋委員會與國立中山大學共辦「2024 海線安全國際會議」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