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實實在在佇立於台灣海峽發電 用中國造芯運動比擬荒謬之至
離岸風機實實在在佇立於台灣海峽發電 用中國造芯運動比擬荒謬之至
經濟部日前提出官方澄清聲明,針對某節目中的財經專家賴憲政與主持人陳斐娟表示臺灣離岸風電零元得標是一種欺騙行為,以中國造芯運動來與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相作比擬,所屬不實消息,此節目的公開播出恐嚴重詆毀日夜為離岸風電奔忙的工作夥伴與基層公務員的辛苦,並造成國人誤解。
經濟部表示,為跟上國際趨勢並維持臺灣出口經濟競爭力,臺灣積極投入再生能源,依國產化推動政策帶動國內產業轉型,離岸風電已於2022年完成1GW以上的裝置容量,包含大彰化風場、彰芳一期風場、海能風場與允能風場等4座風場積極施工,目前累積完成188座風機,設置量達1.4 GW,也逐步於臺灣海峽上運轉發電,日前發展可見成果。
以下為經濟部作出的四點澄清聲明:
-
臺灣離岸風電發展乃參考歐洲先驅國家趨勢,先以躉購制度來完備本土產業鏈及基礎設施,後以競價制度降低發展成本,即便是零元競標價,業者仍需與政府簽訂行政契約,履行並承諾如期併網。離岸風電對政府零元競價,是另循企業購售電模式(CPPA),此為國際間離岸風電產業的普遍做法。
-
離岸風電開發業者須依經濟部「離岸風力發電產業關聯執行方案」辦理,分階段性逐年推動,開發業者所提出之方案若未落實則會要求如期改善抑或依行政契約相關罰則開罰,並未有假外籍、真台船等此類不實消息。
-
專案融資是國際離岸風場開發常見方式,歐洲風能協會(EWEA)統計資料顯示,新建的離岸風場的無追索權專案融資金額,在2018與2019年間比例達70%以上,於此在2017年以前僅占比13%~35%,此為國際間離岸風電開發資金主要來源。
-
德商海立在臺投資案乃遇到投資障礙,德國經濟辦事處已代為說明並轉介投資,由投資台灣事務所單一窗口協助協調交通部、經濟部等相關單位,並於合乎國內法規的情況下促進國內投資,重新調整後再次申請,在符合法規下,目前處於「同意籌設」的籌備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