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妮報報|德國和韓國在能源目標與對中國安全風險面臨掙扎
Aug. 22 2025
歐妮報報|德國和韓國在能源目標與對中國安全風險面臨掙扎

德國與韓國相繼警告中國離岸風電計畫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但相關大型專案仍持續推進,缺乏有效監管。德國國防研究院 5 月指出,由前解放軍軍人創立的中國「明陽智慧能源」正承建北海 270 MW 「沃特坎」(Waterkant) 離岸風場,可能使中國透過遠端操控癱瘓電網,成為政治施壓工具。然而,德國政府至今未喊停該計畫,或提出具體應對措施。
雖然德國已啟動供應鏈多元化戰略,計劃在 2035 年前減少對中國零組件的依賴,但能源企業警告,若排除中國產品,恐難以實現 2030 年離岸 30 GW、陸上 115 GW 的再生能源目標。部分國會與國防委員會議員則主張,若風險無法化解,應中止合約並重新招標。
這一問題已成為歐洲範圍的焦點。歐盟委員會已針對中國風電廠商涉嫌利用補貼進行不公平競爭展開調查,荷蘭、波蘭及挪威等國亦限制中國企業市場准入。北約則警告,現代風機內建數百感測器,若遭濫用可能帶來資安與監視風險。
韓國同樣陷入兩難。中國能建集團承接全南靈光郡 365 MW、約 2 兆韓元的離岸風電計畫,儘管安全疑慮未解。由於中國佔全球 65% 風機市場,且價格比歐洲競爭產品低 5 成以上,歐洲與韓國在追求能源轉型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國安與地緣政治的潛在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