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活動報導

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活動報導
文|王雅湘、吳心恩
第一屆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8 月 12 日於世 貿展覽館盛大開幕,邀請到賴清德副總統、曾文生次長、諾魯共和國凱法斯大使、澳洲辦事處、法國在臺協會、監察會審計部審計長、內政部營建署署長、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臺南市政府副市長戴謙以及六都縣市首長代表、企業及學界重要代表者與會。
簡又新大使開場致詞表示,過去這兩年臺灣即便受到全世界因為疫情、戰爭、以及通膨的影響,但臺灣仍然創下很好的經濟成績。臺灣正視永續發展的努力,是此次辦展的動力,更是重要的鼓舞。
此次博覽會多達 130 家參展業者、更有 6 都 包含縣市政府等 15 家政府公家單位、40 多間企業、23 所大學及 NGO 等單位。
簡又新認為,永續是存在政府政策、地方施政,更存在於企業經營以及大學教學方針。結合聯合國 SDGs 的目標,永續並不是抽象概念,而 是生活當中有所展現。此次博覽會有四大亮點(博覽會 / 論壇 / 高峰會 / 倡議),其中更有第五項亮點,也就是世界往前走,臺灣永續永不落後。
賴清德致詞表示,代表總統恭喜每一位得獎者於永續行動上的積極展現,亦正面讚揚永續能源基金會及永續發展目標聯盟致力於政府、大學、企業及社會永續的積極行動,並將聯合國 SDGs 融入企業的經營策略協助政府增進永續發展,使臺灣在邁向永續目標上更進一步。
政府於今年公布淨零路徑,其中更有兩大基礎及四大轉型目標。政府也將於 2030 年以前, 投入 9 千億在永續淨零目標,期許各界未來更能堅定地往永續目標下走下去。使臺灣成為淨零轉型的模範。
國際佛光會以蔬食與種樹邁向永續
長期關心全球氣候變遷的佛光山,也熱烈參與此次「2022 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其住持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表示,佛光山發起「e 起復蔬.全民相挺」、「T-Earth 種樹植林計畫」、以及 VEGERUN 復蔬公益路跑活動,實踐星雲大師多年前提出的「環保與心保」的理念。
國際佛光山在全球五大洲有三百萬的會員, 過去幾年號召會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多次參與峰會的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胡偉杰指出,根據調查超過 80% 亞馬遜地區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畜牧業飼養肉牛。再依照聯合國 IPCC 的說法,減低肉品需求、甚至更積極選擇素食,將有助於直接減少森林破壞、遏制溫室氣體排放。而國際佛光會積極推廣「蔬食 A 計畫」, 與這樣的論點是吻合的,當時峰會期間也得到市 長甚至元首級人物的認可。而大會對生物多樣性的訴求,與佛光山推動的「T-Earth 種樹植林計畫」相同,佛光山也盤點出一百多公頃的土地植林,企業也可以參與達到減碳的需求,彼此共存。
從推動吃蔬食到蔬食評鑑,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表示,讓更多人從改變日常飲食, 一起為減緩氣候變遷努力。而國際佛光會將努力朝向 2030 年淨零碳排目標,短期內將加入科學基礎碳目標 (SBTi) 的倡議,並進行碳盤查及制定減碳的方向與策略。
慈濟致力推動防災永續獲獎
積極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 ESG 的慈濟基金會,於這次第一屆「2022 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受頒「TSAA 臺灣永續行動獎」二金一銀的殊榮。 慈濟以其長期耕耘的防災永續與合作共善、環保志業行動,還有近年來投入青年公益慈善行動獲得響亮的成果。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近年來慈濟舉辦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慈悲科技創意競賽,給予評選出的團隊一百萬獎金,媒合業師輔導孵化,旨在鼓勵年輕人參與公益,期盼慈濟成為臺灣青年公益孵化與實踐行動的平台,五年下來已培養可以自力更生的社企團隊。
在防災永續上,顏博文提到,由於極端氣候不可預測,帶來的災難衝擊越來越大,慈濟透過課程培訓了 1,200 名防災士,這項課程也被政府認可,防災士不僅自助還可以協助社區防災工 作,是臺灣未來在防災工作上重要的角色之一。
另一方面,致力回收已三十多年的慈濟環保志業,更加落實環保一條龍,顏博文說明,將寶特瓶處理成塑膠粒再抽絲再生紗巧變身,製成聚酯纖維的衣服、帽子、毛毯等,展現垃圾變黃金, 黃金變愛心的過程,這些都是為了邁向永續而努力。
顏博文表示,去年董事會承諾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因此今年 11 月底前會完成碳足跡的盤查,先找到排放源再進行分析,再設 SBTi 目標逐年減碳,搭配負碳技術,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除了碳中和,穀果還要打造脫碳供應鏈
臺灣首家達成碳中和的餐廳―「曉鹿鳴樓」 上海菜餐廳,致力於零碳廚房、綠色菜單,及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連結,負責人穀果國際董 事長曾隱舜於 2022 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中邀請大家一起來碳中和。
「曉鹿鳴樓」所採用的食材均考慮到「碳足跡」之要求,曾隱舜表示,打造綠色廚房、綠色菜單,為達成淨零碳排餐廳的目標,把餐廳廚 餘轉換為肥料、飼料,然後再透過生態循環資源利用,降低農漁民肥料飼料成本,同時實行精準種植與養殖,如餐廳使用來自臺大研發的鹿鳴米,臺大出產的茶葉,成為永續循環碳中和綠色餐廳。
在永續博覽會中,一台無人智駕送餐車正在攤位與貴賓室之間來回行走數趟,以便建立路徑資料,此為「曉鹿鳴樓」與臺灣三菱電機、臺灣三菱電梯、大眾電腦、iAuto、臺灣大哥大、台塑企業、臺大工學院、臺大社科院等共同簽署臺大智慧校園自駕送餐計畫 NTU EATS 合作備忘錄, 無人車與電梯對話,將自動駕駛前往目的地,曾隱舜認為將美食結合科技,結合自駕車與自主送餐機器人,也是脫碳供應鏈的一環。
曾隱舜也極力打造低碳外燴服務,使用綠電車輛,採用環保設備,在市集處廚餘回收不製造污染,並供應其生態循環資源利用所產出的食材,建構脫碳供應鏈,邀請更多餐飲業者一起朝淨零碳排努力。
企業及早因應永續推動 有助提升整體營運績效
作為專業風險控管公司的勤業眾信,客戶遍及全球,勤業眾信很早就開始關注永續及減碳的推動。
現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團隊負責人的陳盈州會計師表示,政府淨零路徑的推動希望從「以大帶小」的方式開始著手, 也就是大公司先行,考量資源較多,應對能力較強。但資源其實有限,陳盈州一路觀察下來,不否認之前有及早因應的公司,無論是在製程、科技或是管理面向的創新面來看,確實公司整體營運績效表現較好。
談到永續,勤業眾信陸續推動了許多計畫, 諸如配合 Deloitte 全球 WorldClass 行動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共同為偏鄉孩童與資源匱乏的族群,提供更多教育資源與發展機會。公司永續面向的推動,不僅只是追求外在永續,更注重內部生活的永續。陳盈州說明,勤業眾信於今年成立了永續發展服務團隊,也聘請了永續長, 特別強調內部同仁工作與生活平衡,因為唯有人處理好,才能更好地執行與推動企業目標,這亦是永續面向的展現。
為期三天的展會,勤業眾信特別安排永續專家為企業進行「E-Body 健檢」一對一深度諮詢服務,使企業了解自身永續進度與狀況,提供完整的減碳旅程。
更多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