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 明定碳費費率體系
環境部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 明定碳費費率體系

為推動實施我國碳定價,環境部於 112 年 12 月 1 日訂定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明定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組成及運作方式。環境部表示,自 113 年開始,碳費徵收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28 條規定,其徵收費率將由審議會審議後,送該部核定公告。甫於 11 月 30 日在杜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國會議 (COP28),也正在討論全球減碳課題,此項設置要點的訂定展現我國願與國際協力,逐步落實減碳的決心。
環境部強調,我國身為國際社會一員,已規劃 2050 淨零排放路徑,修正發布「氣候變遷因應法」,提出 12 項關鍵戰略及具體行動方案,同時啟動徵收碳費制度,相關徵收碳費辦法草案均將在本年底正式對外預告。環境部表示,將開始進行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遴聘作業,預計於明年第1季召開審議會討論費率。依「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規定,審議會召集人為環境部次長、副召集人為該部氣候變遷署署長,委員人數為 19 到 23 人,將由部長遴聘機關代表、民間團體代表及學者專家,其中政府機關以外之委員不得少於 2/3,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 1/3,以符合性別平等之精神。
世界氣象組織 (WMO) 指出今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均值高了攝氏1.4度,將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今年 11 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所發布「2023 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 Gap Report 2023) 同樣指出,去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同樣創下新高紀錄,約 80% 歷史累積排放量來自 20 大工業化(G20)國家,然而其中僅 9 國以法律規範淨零目標,僅 10 國訂有行動計畫。該報告提醒,若延續現行政策發展,推估全球溫升將達 3°C。反觀我國,明確將淨零目標入法,且參採聯合國全球盤點作法以 5 年為一期,滾動檢討減碳情況。環境部表示,淨零轉型在我國已是現在進行式,且必須要落實完成。
我國減碳績效可從國際機構最新統計數據展現,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 (JRC) 出版最新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 (EDGAR),2022 年全球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 2005 年增加 27%,中國與印度分別成長 86% 與 79%,韓國與新加坡則分別成長 25% 與 37.6%,相對之下,我國係降低 7%,不僅遠低於全球平均值,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降低 16%);然而,往年國內常引述的德國看守協會 (Germanwatch) 所公布之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 CCPI),設定不合理評比指標內容,無法反映各國在氣候變遷實際作為,導致減碳有績效的國家排名反而落後減碳沒有任何績效的國家。
我國將持續接軌全球邁入以追求溫控 1.5°C 為軸心的氣候行動,務實推動我國 2050 淨零路徑及 12 項關鍵戰略,並於氣候變遷因應法及子法訂定下,2024 年進入排碳有價時代,啟動碳費徵收,配合自願減量、增量抵換等多元配套措施,啟動加強減量企圖心,致力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