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應鬆綁離岸風電國產化限制 大力發展地熱與氫能並著重 AI 工程師培育

Jul. 26 2024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應鬆綁離岸風電國產化限制 大力發展地熱與氫能並著重 AI 工程師培育

Share

iStock_Credit_WANAN YOSSINGKUM.webp (44 KB)
(圖片來源:iStock_Credit_WANAN YOSSINGKUM)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討論臺灣能源發展規劃。針對離岸風電產業,臺灣正式進入區塊開發 3-2 期階段,俄烏戰爭點燃通膨效應加劇風場建置成本,開發商呼籲政府應檢討國產化政策。原先規劃區塊開發 3-1 期要求 6 成國產化比例,爾後 3-2 期進一步改為開發商全自選方式,雖已逐步朝彈性發展。開發商認為鬆綁有限,仍不夠彈性。

臺灣能源拚轉型積極轉向綠能開發,經濟部大力扶持離岸風電產業發展,祭出保證收購機制,吸引外資來臺設置風場,但隨著躉購費率退場,加上近年全球通膨,離岸風電關鍵零件成本暴增,國產化政策讓外商備感成本壓力。

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媒體專訪直言「保護也有一段時間了,經過深入研析後,我們會朝著開放路線走」。

經濟部官員形容當初要求開發商肩負國產化的政策目的是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同時一併帶動國內產業轉型,並期待國產化成為後續運維的墊腳石。若發生意外無法進口可從國內供應,最大目標確保能源安全。

郭智輝表示,國家保護的是要有發展的事業,國產化的目的不是拒絕世界,臺灣國產化政策是要得以對抗競爭廠商。郭智輝強調,檢討國產化政策會衡量產業供需秩序,若不會遭遇中國傾銷問題,不一定要發展國產化。政府主軸是希望國外新技術持續引進臺灣。

針對其他新興能源產業,據媒體報導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示,政府對新式核能 SMR 採取開放態度。郭智輝也表示,經濟部現在重點目標放在地熱與氫能,全力支持應用研究,期許比美國更早研究出發電成本降至 3 塊以下的方法。目前經濟部強力爭取編列預算,用來深入探討降低地熱及氫能發電成本的解決方案。

國內對於氫能及地熱都有研究,郭智輝認為應該捨棄基礎研究,直接跳級至應用研究。「全台一天用電 42 GW,地熱發電潛能有 40 GW,氫能則是電解,有水就有電,利用這兩項能源發展電力就不需要向國外買燃料。」郭智輝表示。

目前地熱與氫能發一度電成本都要十多元,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告,2035 年成本可降至 3 塊以下,期許臺灣能在 2030 年把成本壓低至3塊以下,搶占先機。經濟部能源署、台電、工研院均在進行研究。

同時,臺灣大力發展 AI 並吸引科技大廠投資,有人才缺乏問題。郭智輝指出,經濟部的責任是在四年內培養 20 萬名 AI 工程師,將向僑外生招手,一年提供 25,000 個名額的全額獎學金,以來臺就讀半導體、AI 等科系為優先,條件是須要留在臺灣或臺灣企業工作一定時間。

參考來源:中央社(潘姿羽、劉千綾)|聯合報(陳儷方、簡永祥、林海)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